培育全国、全省先进典型16名,打造省级以上优秀案例14件,6人入选省级人才库,30余名干警获市级以上表彰……近年来,黄梅县检察院把“人才强检、人才兴检”摆在重要位置,坚持以“干部素质与办案质效提升年”活动为抓手,强化党建引领、素能淬炼、品牌赋能,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、业务精湛、担当有为的检察铁军,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突出党建引领 铸就忠诚检魂
如何将队伍建设理念转化为人才培养实效?黄梅县检察院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深化“党建+”模式,推动理论学习与办案实践深度融合。
该院常态化开展“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、讲工作”系列活动,分层分类组织政治轮训、专题研讨、青年读书班等学习活动,创新举办“红色小故事”演讲比赛、联合支部主题党日、红色经典朗诵等主题活动,精心拍摄“党课开讲啦”微视频8个,引导干警在学思践悟、思想碰撞中强化理论武装、提升政治素养。
此外,该院充分挖掘黄梅红色资源“富矿”,组织青年干警前往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、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等开展“沉浸式”红色研学,在追寻红色印记、感悟革命精神中持续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,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。
廉政建设是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。黄梅县检察院深化警示教育,结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,用身边案例敲响警钟,将廉洁自律准则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。同时,完善“党建+监督”机制,发挥党组织监督作用,对业务流程中的廉政风险进行前置防控,实现“业务开展到哪里,党建监督就跟进到哪里”。
突出素能淬炼 厚植专业根基
“这个不起诉理由说明书还可以结合案件进一步深化。”“检察建议的跟踪问效环节,可以借鉴兄弟院建立台账销号的做法。”今年5月,黄梅县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深入该院刑事检察、未成年人检察、公益诉讼检察等业务部门,通过“解剖麻雀式”研讨培育精品案例。该项工作被检察日报报道。
为更好激活检察人才培育的“一池春水”,该院聚焦实战能力,构建“精准培育、实践淬炼、平台赋能”的全方位培养体系。组建4个理论研究小组,定期开展案例剖析、调研研讨、跨部门碰撞及评优评选活动,构建起教、学、研一体化的新格局,推动干警从“会办案”向“办好案”、“办精品案”跃升。
建立健全导师制度,实施“精准滴灌”培养模式,依据干警特点建立成长档案,优化岗位配置,并安排青年干警参与综治接访、矛盾化解、重大案件办理、重要文稿撰写等一线业务,让青年干警在实战磨砺中锤炼“硬功夫”。着力打造多元化学习平台,依托公诉人竞赛、青年读书班及公检法司同堂培训等活动,邀请业务专家、办案能手授课,实现以讲促学、以学促干。
突出品牌赋能 激发内生动力
品牌是检察文化的重要标识,也是推动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
近年来,黄梅县检察院紧扣检察职能,挖掘地域特色,以构筑“先锋梅检 忠诚铸魂”文化品牌和“水韵黄梅 益路前行”“案案有度”“检言梅语 法润戏乡”“梅蕊工作室”等工作品牌矩阵为抓手,突出各品牌之间的融合联动作用,释放叠加效应,实现抓品牌、强队伍、促发展的良性循环,探索出一条以品牌赋能队伍建设的新路径。
以“先锋梅检、忠诚铸魂”文化品牌为内核,系统实施《2025年度文化品牌建设清单》,明确68条培优措施,通过举办演讲比赛、品牌展演、趣味运动会等品牌活动,进一步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,激发队伍创造力、凝聚力。
以工作品牌“辐射力”促进队伍能力持续提升。“水韵黄梅 益路前行”聚焦龙感湖综合治理,深化公益诉讼示范保护区实质化运行;“案案有度”以“三个管理”为核心,提升案件管理质效,全面推进案件管理基地规范化建设,1名干警连续两次获评“全国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研判能手型人才”;“检言梅语 法润戏乡”创新打造梅检案讯、“梅”事儿说法等原创普法栏目,《五日重生》《键下留“刑”》等新媒体作品被主流媒体广泛转发;“梅蕊工作室”通过精准惩治犯罪、司法保护树品牌,强化犯罪预防、多措并举亮品牌,促进社会治理、凝聚合力强品牌,助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提质升级,相关工作获全省交流推广,原创微动漫入选全省未检“精品法治课”……在品牌创建过程中,一批“能办案、会写作、善沟通”的复合型青年人才逐渐成长成才。
未来,黄梅县检察院将持续加强队伍建设,全面落实“干部素质和办案质效提升年”和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三年行动提升年活动要求,着力提升干警政治能力、业务能力和综合履职能力,营造干事创业、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,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。